很多家长都认为,由于现在的孩子营养好,所以发育就早,个子也高,是属于正常现象。殊不知这些现象未必是件好事。如果是因为性早熟引起的提前生长,是会影响身高发育,最终造成成人后身材的矮小。
一、性早熟还有真假之分?“假性性早熟”需要治疗吗?
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岁前, 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因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分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
有很多家长会认为:假性性早熟,既然是“假的”,是不是就不算性早熟了、也就不需要治疗了?
其实,“假性性早熟”可不止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
假性性早熟是什么
假性性早熟又称外周性性早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性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导致第二性征发育的情况。
假性性早熟的特点
真性性早熟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依赖性,其性激素分泌是通过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来作用的,与正常的发育程序相同,只是年龄提前。
与真性性早熟不同的是,假性性早熟为非GnRH依赖性,其性激素分泌并非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激活,而是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的。因此只有第二性征的表现,却不具有完整的性发育程序过程。
假性性早熟特点有:
1. 第二性征提前出现( 符合定义的年龄) 。
2.,没有明显及规律的性发育顺序,多无卵巢容积增加及卵泡发育。
3. 性腺大小在青春前期水平。
4. 促性腺激素在青春前期水平。
为什么会出现假性性早熟
假性性早熟与性激素水平的异常升高有关,其性早熟症状是某种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并非一种独立疾病。
正常情况下,青春期前的孩子体内本身也有一定水平的性激素,但不足以促使第二性征发育。
假性性早熟发生年龄一般早于中枢性性早熟,而导致第二性征早现的性激素来源包括体内和体外两种来源:
下丘脑、松果体、卵巢、肾上腺皮质、绒毛膜上皮等部位发生肿瘤时,还有McCune-Albright综合征、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基础疾病,均导致体内性激素分泌增加;
大量、长期服用含性激素药品或食品、误食避孕药、接触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等,长期累积就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另外,长期食用油炸类食品、长期营养过剩或肥胖患者也可导致性早熟。因过高的热能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脂肪细胞中的芳香化酶可以让人体内的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因此肥胖者由于脂肪多,可产生跟过,进而促进生殖系统的发育,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
③严重而长期的外周性性早熟未治疗者可诱发中枢性性早熟,也就是假性性早熟有转化为真性性早熟的可能。
假性性早熟需要治疗吗
无论是假性性早熟还是真性性早熟,都应引起家长重视。因两者都会通过性激素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重要影响,而性激素可导致骨龄超前,骨骺提前闭合,缩短孩子生长期,影响孩子终身高。
另外,严重而长期的外周性性早熟未治疗者可诱发中枢性性早熟,也就是假性性早熟有转化为真性性早熟的可能。
对于假性性早熟来说,性早熟只是表象,而病因却有很多,找到病因对症治疗才是正确的选择,如各类肿瘤可采用手术治疗,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予以皮质醇替代治疗等。
一般来说,假性性早熟通常都是可逆的,若找到病因治疗后,体内就不再累积性激素。
性早熟如何预防
1、减少和避免儿童长期接触塑料制品、一次性餐盒及进食各种存在严重农药残留等食物,可减少环境因素对内分泌系统造成的影响。
2、改善饮食习惯,减少高热量的食物摄取,多吃蔬菜,控制体重。
3、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内脂肪的积累。
提醒:
对于性早熟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很重要。
二、关于性早熟Q&A
性早熟的孩子为什么会先高后矮?
身高的增长过程在不同时期主要受到内分泌系统所分泌的各种激素调节和控制。孩子从3岁直到青春期开始前(女孩约10岁,男孩约11岁),此期间每年身高增长5~6厘米。而青春期开始后,由于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协同作用,孩子的生长再次加快。
生长激素对人体的生长起着主导作用,如果生长激素缺乏则会引起身材矮小(如侏儒症)。而性激素可引发青春期生长加速,在促进性成熟的同时也使骨骺成熟加速,而性早熟则可促使骨骺过早闭合,导致身高提前停止增长。发育就像跳远,助跑时间越长,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越远。性早熟的孩子青春期和生长期都提前,骨骺提前闭合,骨骼提前终止生长。这些孩子在发育初期身材常较同龄孩子高,而成年后身高却往往达不到遗传身高或平均值,常不足154厘米或更矮。
性早熟的药物治疗
假性性早熟在确诊后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停止接触一段时间后,症状会逐渐消退。真性性早熟目前在临床上均推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它可以阻止第二性征的发展,还可以延缓骨龄的进展,改善终身高。但是GnRHa治疗头半年的生长速度与治疗前对比改变不明显,半年后一般回落至青春前期的生长速率(5cm/年左右),部分患儿在治疗1~2年后生长速度<4cm/年,此时GnRHa继续治疗将难以改善其成年期身高,尤其是骨龄已≥12.0岁(女)或13.5岁(男)时。减少GnRHa治疗剂量并不能使生长改善,反会有加速骨龄增长的风险。近年国际上多采用GnRHa和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用以克服生长减速。
绝大多数性早熟是可以治好的,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只要提早发现和及时治疗,性早熟的患者就可以获得正常的心理状态及期望达到的成人期身高,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警惕容易导致性早熟的食物
可入药的大补类食品
包括冬虫夏草、人参、桂圆干、荔枝干、黄芪、沙参等。中医指出,越是大补类的药膳,越易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
禽肉,特别是禽颈
现今市场上出售的家禽,绝大部分是用拌有快速生长剂的饲料喂养的,禽肉中的“促熟剂”残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因此,吃鸡、鸭、鹅的颈部,就成为“促早熟”的高危行为。
反季节蔬菜和水果
冬季的草莓、葡萄、西瓜、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橙和桃,几乎都是在“促熟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一定要避免给孩子食用。
油炸类食品
特别是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过高的热量会在孩子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而且,食用油经反复加热使用后,高温使其氧化变性,也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每周光顾洋快餐两次以上,并经常食用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孩子,“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孩子的2.5倍。
三.家长必看:性激素六项检测及临床解读
怀疑孩子性早熟时,医生可能会让孩子做个性激素六项,用于判断孩子的性激素水平。下面,就由权威专家来为您解读性激素六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雌性激素可以促进女性生殖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其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来调节激素的水平。临床上可以通过测定性激素的水平来了解孩子的内分泌功能,诊断相关疾病。
性激素的测定需要注意:
患者年龄,末次月经,近一个月是否口服激素类药物。
性激素检测的抽血时间:
★ 卵巢功能的基础状态:月经第2~5天。
★ 黄体功能:
月经周期规律:月经第22~24天检测P+E2;
月经周期不规律:月经来潮前1周检测P+E2。
★ 促排卵过程中预测排卵:超声卵泡大小+E2、LH。
★ 闭经患者可于任意一天抽血。
卵泡刺激素(FSH)
由腺垂体分泌的糖蛋白激素,促进卵泡发育,活化颗粒细胞内的芳香化酶,促进雄激素转变为雌激素。
FSH正常参考值(月经第2~3天):
★ 青春期前:<5 IU/L;
★ 育龄女性:卵泡期 2~15 IU/L;
排卵期 10~30 IU/L;
黄体期 4~15 IU/L;
★ 绝经期:>40 IU/L;
FSH的临床意义:
● 水平升高:卵巢早衰、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查染色体)、双侧卵巢切除术后、真性性早熟等。
● 水平低下:中枢性闭经(垂体性功能低下)、席汉综合征、假性性早熟等。
不同程度FSH异常升高:
★ 卵巢储备下降(DOR):国内 FSH>10 IU/L,国外FSH>12 IU/L。
★ 卵巢功能不全(POI):2015年ESHRE FSH>25~30 IU/L。
★ 卵巢早衰(POF):2011年ESHRE国际诊断标准:年龄<40岁,基础FSH>40 IU/L,闭经4个月。
黄体生成素(LH)
由腺垂体分泌的糖蛋白激素,促进成熟卵泡排卵,排卵后,LH可促进颗粒细胞黄素化,并促使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LH正常参考值:
★ 青春期前:<10 IU/L;
★ 育龄女性:卵泡期 5~20 IU/L;
排卵期 30~100 IU/L;
黄体期 4~15 IU/L;
★ 绝经期:30~130 IU/L;
LH的临床意义:
● 水平异常升高:卵巢早衰、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双侧卵巢切除术后、真性性早熟、PCOS等。
● 正常升高:月经中期LH升高见于排卵。
● 水平低下:中枢性闭经(垂体性功能低下)、席汉综合征、假性性早熟等。
基础LH水平的测定对性早熟具有一定的筛查意义。
基础LH<0.1 IU/L,提示无中枢性青春期发动;LH>3~5 IU/L,可肯定有中枢性发动。
雌激素(E2)
由卵巢产生,是雌激素中活性最强的激素,在排卵期达到高峰,妊娠期的胎盘可以大量产生。
E2正常参考值:
★ 青春期前:<10 pg/ml;
★ 育龄女性:卵泡期 25~100 pg/ml;
排卵期 100~500 pg/ml;
黄体期 50~240 pg/ml;
★ 绝经期:<40 pg/ml;
★ 妊娠期:随孕周的增加而上升;
(注:单位换算pg/ml×3.67=pmol/L)
E2的临床意义:
● 水平升高:
★ 青春期前升高,提示女性性早熟;
★ 卵巢颗粒细胞瘤、多胎妊娠;
★ 使用促排卵药物:CC、HMG等。
● 水平低下:
★ 绝经期;
★ 原发和继发性性功能低下;
★ 卵巢切除术后或放化疗后卵巢功能衰竭。
孕酮(P)
由卵巢黄体、肾上腺皮质、妊娠时的胎盘产生,与雌激素一起,参与维持月经周期的功能活动。
P正常参考值:
★ 育龄期:卵泡期 0.2~0.4 ng/ml;
排卵期 8.5~32.2 ng/ml;
★ 绝经期 <0.7 ng/ml;
★ 妊娠期:早孕期 20~30 ng/ml;
中孕期 50~100 ng/ml;
晚孕期 100~400 ng/ml。
(注:单位换算ng/ml×3.18=nmol/L)
P的临床意义:
● 水平升高:高孕酮血症(反复出现的多发性卵巢囊肿却不能手术)、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肾上腺肿瘤,17α-羟化酶缺乏、21羟化酶缺乏。
● 水平下降: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无排卵性月经或无排卵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
正常黄体中期(月经第22~24天):P≥15 μg /L;
黄体功能不全:P<10 μg /L;无排卵:P<5 μg /L;
国外一般测月经第22、23、24天平均值,国内一般只测一次。
睾酮(T)
女性睾酮主要来源于肾上腺,小部分来自于卵巢。女性仅需少量睾酮来维持生长,且不干扰女性生理特征及功能。睾酮对人体蛋白质合成、骨骼生长及红细胞生成等均有促进作用。
血液循环中97%~99%与白蛋白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结合,仅1%~3%呈游离状态,发挥生理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