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获学士学位,2002年获外科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运动医学博士学位;2009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运动医学中心学习,师从著名的运动医学专家FreddieH.Fu教授,从事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特别是解剖双束重建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膝关节交叉韧带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个性化人工膝关节假体的设计和临床应用;关节软骨损伤的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治疗;膝关节半月板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骨折不愈合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优秀运动员运动伤病的预防和治疗。
学术兼职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基础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第一届脊柱伤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康复医学会第一届运动伤病委员会委员。
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运动损伤康复学组常务委员。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女性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和《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杂志的执行编委和特约编辑。
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50余篇,SCI收录12篇。
参与《运动创伤手术操作与技巧》、《中华骨科学-运动创伤学》、《现代运动创伤学进展》、《骨科康复学》、《肩关节外科学》、《肌骨关节超声基础教程》和《心身医学实践》等医学专著的编写工作。
工作经历
自1992年8月始,在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骨科工作,任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
自2006年8月始,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工作,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自2014年8月始, 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从事运动医学工作,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获奖情况
负责和参与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第29届奥运会科技贡献项目奖集体二等奖等。
担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负责进修医师的培养工作,共培养研究生5名,进修医100多名。
 |
医院科室 |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运动医学科
主任医师
|
|
 |
职务头衔 |
教授 |
|
 |
擅长疾病 |
1、关节镜微创手术,包括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半月板撕裂的治疗,肩袖损伤和肩关节脱位的治疗,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治疗,腕关节三角软骨盘损伤的治疗等。2、微创全膝关节置换,膝关节单髁置换和髌骨置换。3、关节软骨损伤综合手术。4、髌股关节紊乱的系统治疗等 |
个人简介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获学士学位,2002年获外科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运动医学博士学位;2009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运动医学中心学习,师从著名的运动医学专家FreddieH.Fu教授,从事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特别是解剖双束重建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膝关节交叉韧带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个性化人工膝关节假体的设计和临床应用;关节软骨损伤的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治疗;膝关节半月板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骨折不愈合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优秀运动员运动伤病的预防和治疗。
学术兼职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基础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第一届脊柱伤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康复医学会第一届运动伤病委员会委员。
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运动损伤康复学组常务委员。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女性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和《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杂志的执行编委和特约编辑。
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50余篇,SCI收录12篇。
参与《运动创伤手术操作与技巧》、《中华骨科学-运动创伤学》、《现代运动创伤学进展》、《骨科康复学》、《肩关节外科学》、《肌骨关节超声基础教程》和《心身医学实践》等医学专著的编写工作。
工作经历
自1992年8月始,在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骨科工作,任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
自2006年8月始,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工作,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自2014年8月始, 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从事运动医学工作,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获奖情况
负责和参与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第29届奥运会科技贡献项目奖集体二等奖等。
担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负责进修医师的培养工作,共培养研究生5名,进修医10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