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主任医师,眼肌组,1978年毕业于职工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6年,从事眼科眼肌工作18年。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在眼肌专业方面有特长,较好完成了眼科眼肌专业方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够对眼肌专业方面的疑难病症做出明确的诊断和治疗。在医院的医疗、科研和教学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是医院眼科眼肌专业技术骨干。对眼肌方面的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对儿童弱视训练、斜视诊断、特殊检查等方面能够较好的把握,做了大量的疑难斜视手术,对手术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有技术改进。
研究方向
对眼肌方面的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对儿童弱视训练、斜视诊断、特殊检查等方面能够较好的把握,做了大量的疑难斜视手术,对手术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有技术改进。
2002年出版医疗保健系列丛书《眼病与眼保健咨询》一书,担任编委,并撰写了有关弱视方面的章节。2005年2月出版了健康新概念丛书《新家庭医疗保健》一书,承担了眼科屈光不正一章的撰写工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其中第一作者5篇,第二作者4篇。1994年“人工晶体术后双眼视功能测量”获卫生局二等奖。2000年《A型肉毒杆菌毒素联合手术治疗晚期第六颅神经麻痹》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眶壁骨折的临床研究》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学术兼职
2002年出版医疗保健系列丛书《眼病与眼保健咨询》一书,担任编委,并撰写了有关弱视方面的章节。
2005年2月出版了健康新概念丛书《新家庭医疗保健》一书,承担了眼科屈光不正一章的撰写工作。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其中第一作者5篇,第二作者4篇。
工作经历
1978年毕业于职工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6年,从事眼科眼肌工作18年。
获奖情况
1994年“人工晶体术后双眼视功能测量”获卫生局二等奖。
2000年《A型肉毒杆菌毒素联合手术治疗晚期第六颅神经麻痹》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4年《眶壁骨折的临床研究》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王昆明
|
医院科室 |
北京同仁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
|
|
职务头衔 |
教授 |
|
|
擅长疾病 |
儿童弱视训练、斜视诊断、特殊检查等 |
个人简介
主任医师,眼肌组,1978年毕业于职工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6年,从事眼科眼肌工作18年。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在眼肌专业方面有特长,较好完成了眼科眼肌专业方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够对眼肌专业方面的疑难病症做出明确的诊断和治疗。在医院的医疗、科研和教学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是医院眼科眼肌专业技术骨干。对眼肌方面的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对儿童弱视训练、斜视诊断、特殊检查等方面能够较好的把握,做了大量的疑难斜视手术,对手术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有技术改进。
研究方向
对眼肌方面的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对儿童弱视训练、斜视诊断、特殊检查等方面能够较好的把握,做了大量的疑难斜视手术,对手术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有技术改进。
2002年出版医疗保健系列丛书《眼病与眼保健咨询》一书,担任编委,并撰写了有关弱视方面的章节。2005年2月出版了健康新概念丛书《新家庭医疗保健》一书,承担了眼科屈光不正一章的撰写工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其中第一作者5篇,第二作者4篇。1994年“人工晶体术后双眼视功能测量”获卫生局二等奖。2000年《A型肉毒杆菌毒素联合手术治疗晚期第六颅神经麻痹》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眶壁骨折的临床研究》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学术兼职
2002年出版医疗保健系列丛书《眼病与眼保健咨询》一书,担任编委,并撰写了有关弱视方面的章节。
2005年2月出版了健康新概念丛书《新家庭医疗保健》一书,承担了眼科屈光不正一章的撰写工作。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其中第一作者5篇,第二作者4篇。
工作经历
1978年毕业于职工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6年,从事眼科眼肌工作18年。
获奖情况
1994年“人工晶体术后双眼视功能测量”获卫生局二等奖。
2000年《A型肉毒杆菌毒素联合手术治疗晚期第六颅神经麻痹》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4年《眶壁骨折的临床研究》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